信用知识

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

诚信,让制度和行为...

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

诚信缺失成为中小企...

从品牌的兴亡看诚信...

对信用一般性意义的...

企业诚信考量社会责...

信用管理

国际信用管理的实践...

企业家如何坚持诚信...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包...

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

信用管理定义、意义...

信用管理与信用服务...

重要文件及党和国家...

典型案例

宝钢不折不扣讲诚信...

碧生源加强企业领导...

诚信打造医药企业旗...

诚信生存之本 创新...

诚信树人品 创新出...

从蒙牛诽谤门看企业...

从三鹿事件看企业诚...

当前位置: 首页 -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林钧跃:企业信用管理岗位职责的变化新趋势


信用商务网【官方网站】 · http://www.ccbn.org.cn     发布时间:2022/1/17

——林钧跃主任在2022中国企业信用发展论坛暨第十三届诚信公益盛典上的主题发言



林钧跃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信用管理师专业委员会主任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
    感谢主办方提供这次发言机会,让我能借今天的论坛介绍企业信用制度和新颁布的《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版)。推动企业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人才培养,这件事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微观层面,企业信用制度是企业抵御国内外市场信用风险的盾牌,助力企业提高资本效益和利润率,减少企业应收账款回收天数,延长企业寿命。另外它能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需求侧的解决方案。在宏观层面,企业信用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根基,是重塑我国信用经济时代商业伦理的关键制度。企业建立信用制度,有助于政府提高监管工作的效力,降低监管成本。在管理方法上,企业要建立信用制度,应该建立企业信用管理部门或者是专业岗位,要引进或者培养企业信用管理人才。今天我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我的看法。
    第一个,企业信用管理传统功能。企业信用管理有五项功能。一是企业信用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可以事前筛选潜客户,事中控制企业信用状况变化,可以反欺诈,优化客户群。二是科学授信。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和商业价值,建立授信程序和制度,定制企业总体的授信规模,调控个体授信额度。三是应收账款管理。每年增加应收账款额度是巨大的,信用账款管理这项工作首先是建立客户黑名单系统,不仅仅是黑名单,包括黑白红黄灰五种名单。其次控制应收账款的质量,运用应收账款预警机制,运用信用保险和商业保险转移风险。四是商账追收。在企业内部通过电话、信函、内勤追收,还有一个外勤追收,海外欠款追收,最后是坏账处置和申报核销。五是利用征信方法开拓国际市场。帮助销售部门寻找境外的优质客户,评估国外客户风险并予以排序。这是我们企业信用管理的传统功能。
    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定义的信用管理师,是在企业中从事信用交易、信用风险控制和征信技术工作的人员。有七项基本工作任务,跟刚才我讲的五项基本功能是吻合的。具体工作任务有:编制企业信用政策和实施指南,设计企业和消费者信用风险防范、控制和转移的技术操作流程;参照国家信用标准,指导企业建立信用制度;组合选购征信、信用评级、信用担保、商账管理等信息产品或服务,进行信用风险控制日常管理;采集客户信用信息,根据客户信用档案,评价客户的信用风险等级或计算个人信用评分分值;管理商业合同,依据应收账款账龄进行客户预警提示,运用商业保理、信用保险和债权交易方法,转移信用风险;选用第三方商账管理机构或法律诉讼手段,处置逾期应收账款,并核实、报送坏账;选择市场上的征信数据库或大数据服务。
    2021年下半年,人社部对这个《职业分类大典》进行修订,我们提出一些修改意见,适应新技术的要求。
    信用管理方法或者是技术,到底是怎么样的方法?企业信用管理采用信用风险防范、监测、转移和控制技术,用于防范来自企业外部客户的信用风险和反欺诈,支撑企业赊销授信和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业务,助力优质产品品牌的建设和维护。这是一个信用管理的作用。实施企业信用管理的基本目标,在于提高企业赊销赊购或金融授信的成功率。有两个基本特点,在操作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第一个特点是,在追求最大限度地扩大企业产品销售或商业银行放贷发卡的同时,控制来自客户的信用风险,追求将客户风险降低到一种合理程度,使企业获得销售利润最大的管理效果。第二个特点是,仅依靠企业内部制度建设无法实现信用管理目标,须获得来自企业外部的数据和信控服务支持才能施行。这是一个很大的特点。其他的管理制度、人事制度、财务制度,企业自己制定就可以了,但是信用管理这个制度是必须跟内外紧密配合,需要外部技术支持。
    企业信用管理是一个信控过程,是全程信用管理。跟政府说全程信用管控是一样的,事前事中事后。信用管理事前防范,外部技术支持是企业征信行业、个人征信行业;信用评估是一个技术,信用评级等等行业,或者是技术工具来支持。事中检测,支持的有大数据征信行业,财产征信和商品追溯。事中风险转移,信用保险,商业保理。事后控制,商账追收,职业打假,债权诉讼。再有把它制度化,诚信自律制度建设,制度建设需要外部技术支持,诚信评价,诚信教育,信用修复,这是对内部制度建设的技术支持,对全程信用管理提供外部支持。
    传统的企业信用管理方法用于防控来自企业外部客户的信用风险,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只对外,不对内。这是我们传统的方法。我们对内叫诚信自律制度,这些年改革新方法。
    信用管理方法在国内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概1995年左右引进。这个画面介绍了《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全程信用管理,1999年8月出版)、《企业信用管理典范》(“3+1模式”,2004年5月出版)、《企业信用管理实务》(“邓白氏理念”,2004年1月出版)三本书,是早期最有影响的信用管理理论和技术方面的专著。最早是1999年8月出版,3+1模式在企业中影响也很大,《企业信用管理实务》主要是用美国的技术来支持。这是早期的信用管理著作。在1999年到2009年十年间,我们在国内第二代企业信用管理理论和方法成熟落地。一个标志是这一套信用管理教材,从第一版《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到四册教材,是一个集大成的书。
    第二个,企业信用管理方法的改进。企业信用管理对我们的岗位职责,内外部都有影响。但是外部影响是政策和技术,对我们产生影响。政策环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机制的运行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政府的市场信用监管,政府叫做市场信用监管2.0版,升级了,最早一版是2003年启动,这个对企业信用工作岗位职责产生很大的影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这项工作对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有影响。企业合规管理要求,尤其是国企先走一步,这是外部政策环境的影响。还有其他政策,我们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很多企业出海,企业走到150个国家左右。还有企业社会责任,从IS26000标准,到国内企业社会责任一系列标准,对我们也是一个政策的变化。国家发改委提倡的承诺制、信用修复,这都是政策的要求,外部政策环境提出的要求和对这个岗位产生的影响。技术改进方面的要求主要是信用标准化、信用科技、金融科技、信息保护、数字化、平台化、区块链,这些都是技术的要求。外部对我们企业信用管理方法的改进,既有要求,也是一个推动力。
    过去二代理论是企业信用风险控制制度,现在加上一个企业诚信自律制度,这两个加在一起叫企业信用制度。企业内部,我们提倡宣贯《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标准,这是一个国家标准,最早的一版标准是2015年颁布,2021年有一个新版标准出台,建立企业诚信制度。它是一个支点,这个标准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导,目标是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适应由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市场规则和政策环境,应对政府的市场信用监管,提高企业的诚信自律水平。具体的要求我不详细介绍了。这个标准在宣贯上还需要做一些工作,有一些辅导教材出来。我们信用标准,在国家标准中的信用标准已经颁布实施的有63项,还有一些标准在不断的推出。当然还有其他部委归口的标准,像金融归口推出来一些征信类标准,也跟我们相关,或者是应用某一个层面上若干个标准组合在一起,对我们信用管理功能提供标准化的支持。所以宣贯工作不是一个标准宣贯,而是把数十个标准拆分再重新组合,排列组合,进行一个企业内部信用制度。信用风险环境制度、诚信自律制度,两个制度建设都可以实现标准化。
    从历史上看,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百年变化和追求目标不断变化。最早信用管理理论出现在1924年的美国,第一代企业信用管理理论和操作,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了解客户,使买卖双方信息对称,非常强调商账回收。到了二战结束后的50年代,提出预测客户的信用风险,用风险指数衡量,还有评估客户的信用价值。当时的量化技术差一点,但是已经开始有了。上世纪80年代,主要追求目标是科学准确的客户授信额度,到底该给他授信一百万,还是一千万,还是十万。这个问题到今天也没有完全解决,从技术上和数据上都需要满足条件才能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在不断的追求,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追求。到了本世纪初,企业信用追求的是赊销业务利润最大化,C+C管理方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企业产能最大化,全生产线开工,产品全部销售出去,全部收回货款,利润最大化。2008年金融危机,后危机时代的改进要求,提出受道德约束的最大赊销利润,包括金融信贷方面的利润也是要受道德约束。从2014年起,我们《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实施,2014-2020年中长期规划,这段时期提出企业信控制度+诚信自律制度。我相信在座的如果是企业家朋友,或者是政府市场监管人员,都会有亲眼见到或者是有切身体会。
    关于《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新版标准,是根据人社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工作计划(2020—2022年)》这个文件。在这项工作中,信用管理师有22项任务,承担工作单位是中国市场协会,这项标准2021年12月2日,人社部正式颁布,颁布18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其中就有信用管理师。
    新标准增加了一些企业信用管理岗位新技能的要求,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外部制度环境变化。信用岗位在岗人员,一要应对政府的市场信用监管,监管措施是在不断的变化更新,要能够了解应对;二要应对政府的金融信用监管方式变化;三要应对政府对征信机构监管措施的细化,因为出了第二个管理规定;四要应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失信惩戒、约束机制,再有授信体系、失信惩戒机制、或者约束机制对企业的影响,甚至是对企业高管的影响;五要适应政府对商账追收作业的规范,这个行业还在等待新政策;六要使用信用修复服务,要使用政府认可正规的信用修复服务;七要应对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变化,配合企业出海,“一带一路”倡议。
    第二部分是内部诚信自律制度建设。一要建立企业内部诚信体系,宣贯国标是一个好的方法,或者是把宣贯国标作为建立企业内部诚信体系的切入点;二要参与行业信用体系的诚信评价制度,使用企业诚信评价方法,主要跟行业协会或者是政府主管部门配合;三要响应政府提倡的信用承诺制,一直在国家发改委系统,现在越来越细化,已经做过两次全国信用承诺制,或者标准文件的选优活动、评选活动,承诺制从国办发的文件中可以看到,国家是支持的,而且提供一些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四要为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建设提供底层技术支持,我们国家对品牌质量有新要求,跨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从企业角度讲,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事情,落实到品牌建设、国家品牌日等等,在新的标准中增加这些要求。
    第三部分是技术进步。一要适应大数据环境及大数据征信,我们自己使用和使用外部第三方机构的服务都有;二要采用信用、金融科技方法,每个企业所在的行业不同,自己需要不同,各取所需;三要采用平台技术;四要企业信用管理的标准化改进、宣贯信用标准;五要对营销渠道、供应商、电子商务实施专项信控;六要使用供应链金融方法;七要建立和实施产品追溯和监测制度。这就是2.0版标准增加一些新的技能。企业信用管理的最终价值体现在:促进销售和自由现金流的双增长。
    今年持续推进信用管理师职业建设工作,教材教辅编写,师资培训、题库、鉴定等等技术工作都会陆续启动,信用管理师职业在标准出台之后,从一个新起点再扬帆启航。我就介绍这些。
    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现场速记稿整理,内容有删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