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知识
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
诚信,让制度和行为...
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
诚信缺失成为中小企...
从品牌的兴亡看诚信...
对信用一般性意义的...
企业诚信考量社会责...
信用管理
国际信用管理的实践...
企业家如何坚持诚信...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包...
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
信用管理定义、意义...
信用管理与信用服务...
重要文件及党和国家...
典型案例
宝钢不折不扣讲诚信...
诚信打造医药企业旗...
诚信生存之本 创新...
诚信树人品 创新出...
坚持以人为本 诚信...
借诚信之风扬力量之...
北仑:进出口企业“...
擦亮信用服务“小窗口” 优化一流营商“大环境”
长春市宽城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化“放改服”改革和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突破口,以助企增信减负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为主线,以信用数据归集共享为基石,全面构建“1+3”政务服务闭环体系,即“信用+审批”“信用+监管”和“信用+修复”,实现信用要素与政务服务的深度融合与高效应用,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再提升,营商环境再优化。
“信用+审批”赋能“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落细
明确“一件事”涉及的具体事项、办事指南及申请材料。创新“信用+审批”应用场景,实现政务服务事项高效办、快捷办、规范办、跨省办。
一是建立完善告知承诺制度。通过签订告知承诺书,以信用承诺代替证明材料,减省材料、减少现场勘察环节、缩短办理时限,将原本“材料不全不能办”的尴尬处境变为“边办边完善”的便捷模式,让经营主体搭上“减负增速”改革的顺风车。今年宽城区政务服务事项的承诺办结时限相比于法定办结时限压缩83.48%,实现印刷经营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身份证等10类证照,共27个事项的材料数据共享免提交。
二是推行“秒批即办”服务机制。梳理高频“一件事”事项,并纳入综合窗口受理,到窗口办理事项的经营主体,先进行信用核查,对信用评价等级良好、无违法记录的经营主体,按照“能服务的提前办、有承诺的直接批”原则,给予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提供容缺受理、优先办理等便利措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今年宽城区实现即办件事项数占政务服务事项总数的53.66%。
三是打造帮办代办服务体系。针对办理多部门事项或工程项目的企业,依托“一件事”服务专栏,在信用筛查无误后,提供“审批直通车”服务,组织各部门业务负责人线上帮办代办,减少企业向多部门“问政策、跑流程、走签批”的时间成本。今年实现政务服务零跑动事项619项,占总办理事项的70%。
四是实现“跨省通办”。在落实国家、省、市推行的跨省通办事项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与内蒙古、天津等5个对口合作地区开展跨省通办合作,建立收件、办理两地窗口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个体工商户设立、食品经营备案、信用修复等197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目前跨省通办月均办件量150件左右。
“信用+监管”创新精准高效服务管理机制
监管是对已审批事项的持续监督和管理,也是政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宽城区多维度构建“信用+监管”机制,践行“有感服务,无感监管”工作理念,努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三色信用法”让监管更有准度。以国家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企业信用报告以及信用档案,对辖区规上企业进行综合信用评定,优秀等级企业标记为绿色,良好企业标记为黄色,中差企业标记为红色。对于绿色区域企业减少监管频次,“无事不扰”;对于黄色区域企业适当增加监管频次;对于红色区域企业进行惩戒,形成监管威慑。今年宽城区已针对不同信用风险企业开展差异化监管,检查频率比去年减少了2/3。
“包容审慎”执法让监管更有温度。实行“包容期”管理,在包容期内以行政提示、行政建议、行政约谈等柔性监管方式为主,只要不触及安全底线,可以依法从轻处罚或不予行政处罚。推行事前失信警示提醒,将失信处置由事后惩戒向事前预防延伸,帮助经营主体防范化解失信风险。今年宽城区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包含不予处罚事项55项、从轻处罚事项64项、减轻处罚事项52项、免予行政强制事项2项。
数字赋能让监管更有高度。以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智能综合管理系统为依托,坚持日常监管与信用分类监管相结合,通过“执法报备,手机亮证,扫码迎检,事后评价”倒逼执法部门规范执法、诚信执法。宽城区创新开展“3+3+1”工作举措,即:“三会、三查、一宣传”(三会:协调会、推进会和培训会;三查:联合检查、重点检查和群众督查),核查处罚结果200余条,安排营商环境监督员开展群众督查20余次。目前,系统纳入执法人员1130名,执法部门28个,执法事项610个,核验率99.99%、备案率100%、填报率100%,做到人员部门事项全覆盖。
“信用+修复”守住企业诚信底线
作为信用监管体系的重要一环,信用修复是引导失信主体守信向善,为减少或退出惩戒所实施的一种救济手段。今年以来,宽城区不断创新信用修复举措,优化信用修复流程,助力经营主体重塑信用、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跨部门“五个一”信用修复机制。即信用信息“一网公示”、信用修复通知“一次告知”、信用修复办理“一站指引”、信用修复申请“一口受理”、信用修复结果“一并互认”,切实解决信用信息“多头修复”、事项办理“多次跑”等问题,最大限度便企利民。今年信用修复专窗已帮助63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二是推行“管家式”信用修复服务。依托“信用中国”网站公示信息,梳理出存在失信行为且仍在公示期的企业,开展信用修复提示,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告知、微信指导、上门服务等方式开展信用修复,全程跟踪服务,加强宣传,让企业了解失信的弊端,第一时间依法依规完成修复,降低行政处罚带来的影响。截至目前,实现上门助企信用修复9家,电话、微信受理信用修复业务16件。
三是创新“线上办、掌上办”信用修复方式。经营主体可以通过登录电脑上传文件或者使用微信小程序用手机扫描等便捷方式,足不出户即可办理信用修复。打造“一个入口、分流办理、同向反馈、同步修复”为特点的新模式,极大提升经营主体办理信用修复的便捷程度。今年宽城区通过线上办理信用修复的企业已达25家。
来源:新华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