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知识
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
诚信,让制度和行为...
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
诚信缺失成为中小企...
从品牌的兴亡看诚信...
对信用一般性意义的...
企业诚信考量社会责...
信用管理
国际信用管理的实践...
企业家如何坚持诚信...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包...
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
信用管理定义、意义...
信用管理与信用服务...
重要文件及党和国家...
典型案例
宝钢不折不扣讲诚信...
碧生源加强企业领导...
诚信打造医药企业旗...
诚信生存之本 创新...
诚信树人品 创新出...
从蒙牛诽谤门看企业...
从三鹿事件看企业诚...
中国征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信用商务网【官方网站】 · http://www.ccbn.org.cn 发布时间:2015/9/2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国征信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但中国征信业起步晚,发展现状与信用经济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行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各种挑战。
一、中国征信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一)征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更为完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用体系建设。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2013 年3 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2013 年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这一系列部署,为征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征信业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各地方、各部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政策陆续出台,为征信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信用信息采集、征信产品应用等方面,将进一步夯实征信业发展的基础。
(二)征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出台,为征信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的实施,为征信机构管理提供了详尽的依据,其他落实《条例》相关规定的各项配套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之中。特别是规范征信机构运行、个人征信业务、企业征信业务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将与《条例》一道,共同构成征信业法律法规体系。这对于规范征信活动,保护信用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人民银行依法履行征信业监督管理职责等,将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我国征信业步入有法可依阶段。
(三)征信业发展的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征信服务,特别是随着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稳步实施,消费领域、生产环节等对信用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征信业的市场需求增加。社会公众在经济活动中,日益重视应用征信产品防范信用风险,对自身的信用状况更加关注,信用意识不断增强,为征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此同时,全社会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也对征信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征信业发展有了良好的基础
十年来,我国征信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征信市场,逐步建立了征信管理制度,建立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这为征信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征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日益形成共识,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也成为征信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五)征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良好
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信用危机。危机后,各国普遍意识到信用信息服务在经济、金融运行内生稳定机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信用信息服务的机制安排、技术改进、监督管理等方面,各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征信业健康发展。应该看到,在各国日渐重视征信业的情况下,我国应发挥后发优势,加强国际交流,密切关注国外征信业动向,学习征信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动我国征信业迅速提高自身素质,抓住赢得国际话语权的难得历史机遇。
二、中国征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信用意识和信用环境有待提高和改善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时间不长,全社会信用意识和社会信用环境还比较薄弱。从经济主体看,为争取经济利益而失信的行为时有发生。这既有信用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失信成本过低的原因。从政府层面看,行政过程中尚未全面建立起“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此外,《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虽然已对政务信息公开作出了具体规定,但执行过程中,政务信息的公开尚不全面,部分信用信息的缺失,削弱了信用信息的完整性,不利于形成准确的信用状况判断。
(二)征信市场发展任重道远
我国征信市场的发展历史不长,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征信市场相比,市场基础较为薄弱。从征信机构看,我国征信机构总体实力较弱,在产品研发、征信技术、内控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行业活力。从征信产品看,现有的征信产品较为单一,产品创新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求。从征信需求看,企业、个人对征信产品的需求还局限于较小的范围,距离全社会的广泛应用还有很大的差距。总体来看,征信市场的供、需两方面都存在不足的情况,对我国征信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
(三)征信管理面临发展与规范的矛盾
行业发展与规范始终是一对矛盾。现实中,也常存在“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征信行业有其自身特点,征信机构的主要业务是采集、加工、整理信用信息,并对外提供服务。出于满足信息使用者需要的角度,征信机构往往希望采集和提供的信息更加丰富。虽然这可以迅速发展业务,但容易侵害信息主体的权益,引发违规行为。而对于监管者来说,又往往存在着为避免违规而过度监管的倾向,这将影响整个行业的活力与发展动力。如何使征信业发展与规范并重,更好地处理二者间的关系,已成为监管者面临的重大问题。
(四)征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目前,我国征信业还面临人才缺乏的局面。征信从业人员总体偏少,高级人才更为稀缺;人员总体素质提升较慢,人才培养的长期机制尚未建立。同时还应看到,征信业服务于其他行业,对征信从业人员的跨学科背景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征信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人才流动不畅,人才引进难度较大。
一、中国征信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一)征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更为完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用体系建设。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2013 年3 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2013 年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这一系列部署,为征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征信业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各地方、各部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政策陆续出台,为征信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信用信息采集、征信产品应用等方面,将进一步夯实征信业发展的基础。
(二)征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出台,为征信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的实施,为征信机构管理提供了详尽的依据,其他落实《条例》相关规定的各项配套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之中。特别是规范征信机构运行、个人征信业务、企业征信业务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将与《条例》一道,共同构成征信业法律法规体系。这对于规范征信活动,保护信用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人民银行依法履行征信业监督管理职责等,将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我国征信业步入有法可依阶段。
(三)征信业发展的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征信服务,特别是随着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稳步实施,消费领域、生产环节等对信用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征信业的市场需求增加。社会公众在经济活动中,日益重视应用征信产品防范信用风险,对自身的信用状况更加关注,信用意识不断增强,为征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此同时,全社会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也对征信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征信业发展有了良好的基础
十年来,我国征信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征信市场,逐步建立了征信管理制度,建立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这为征信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征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日益形成共识,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也成为征信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五)征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良好
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信用危机。危机后,各国普遍意识到信用信息服务在经济、金融运行内生稳定机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信用信息服务的机制安排、技术改进、监督管理等方面,各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征信业健康发展。应该看到,在各国日渐重视征信业的情况下,我国应发挥后发优势,加强国际交流,密切关注国外征信业动向,学习征信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动我国征信业迅速提高自身素质,抓住赢得国际话语权的难得历史机遇。
二、中国征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信用意识和信用环境有待提高和改善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时间不长,全社会信用意识和社会信用环境还比较薄弱。从经济主体看,为争取经济利益而失信的行为时有发生。这既有信用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失信成本过低的原因。从政府层面看,行政过程中尚未全面建立起“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此外,《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虽然已对政务信息公开作出了具体规定,但执行过程中,政务信息的公开尚不全面,部分信用信息的缺失,削弱了信用信息的完整性,不利于形成准确的信用状况判断。
(二)征信市场发展任重道远
我国征信市场的发展历史不长,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征信市场相比,市场基础较为薄弱。从征信机构看,我国征信机构总体实力较弱,在产品研发、征信技术、内控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行业活力。从征信产品看,现有的征信产品较为单一,产品创新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求。从征信需求看,企业、个人对征信产品的需求还局限于较小的范围,距离全社会的广泛应用还有很大的差距。总体来看,征信市场的供、需两方面都存在不足的情况,对我国征信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
(三)征信管理面临发展与规范的矛盾
行业发展与规范始终是一对矛盾。现实中,也常存在“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征信行业有其自身特点,征信机构的主要业务是采集、加工、整理信用信息,并对外提供服务。出于满足信息使用者需要的角度,征信机构往往希望采集和提供的信息更加丰富。虽然这可以迅速发展业务,但容易侵害信息主体的权益,引发违规行为。而对于监管者来说,又往往存在着为避免违规而过度监管的倾向,这将影响整个行业的活力与发展动力。如何使征信业发展与规范并重,更好地处理二者间的关系,已成为监管者面临的重大问题。
(四)征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目前,我国征信业还面临人才缺乏的局面。征信从业人员总体偏少,高级人才更为稀缺;人员总体素质提升较慢,人才培养的长期机制尚未建立。同时还应看到,征信业服务于其他行业,对征信从业人员的跨学科背景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征信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人才流动不畅,人才引进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