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知识
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
诚信,让制度和行为...
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
诚信缺失成为中小企...
从品牌的兴亡看诚信...
对信用一般性意义的...
企业诚信考量社会责...
信用管理
国际信用管理的实践...
企业家如何坚持诚信...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包...
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
信用管理定义、意义...
信用管理与信用服务...
重要文件及党和国家...
典型案例
宝钢不折不扣讲诚信...
碧生源加强企业领导...
诚信打造医药企业旗...
诚信生存之本 创新...
诚信树人品 创新出...
从蒙牛诽谤门看企业...
从三鹿事件看企业诚...
“十五五”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将发生深刻变革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 在创新驱动与新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向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十五五”时期,发展新质生产力或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社会信用体系将发生深刻变革。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主导的产业升级,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产业升级,都要求社会信用体系的功能和定位有重大调整,即从“管行为”转向“促发展”,从“奖惩机制”转向“基础设施”,从判断信用“好不好”转向“有多好”。
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的“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这一目标框架下,“管行为”一直是这些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线。而如今的中国已不同于十年前,新质生产力成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数据成为了关键生产要素,那么社会信用体系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呢?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社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如何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构生产关系,使其更好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是“十五五”信用规划应研究的重点。
吴晶妹教授提出“信用是获得信任的资本”,而信任是对创新最大的尊重和激励。对于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科技企业来说,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支持,都是基于对其的信任,信用资本是科技企业成长壮大的基础资本。
“十五五”时期,社会信用体系或将演变为支撑创新生态的基础设施,其价值不仅在于规范行为和防控风险,更在于通过信用资本化推动要素优化配置,形成“信用-创新-价值”的良性循环。当然,这需要政府、市场、技术三方协同,在制度设计、服务模式和技术应用上进行系统性创新。
这十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一个很突出的成果,就是让大家有了查信用、维护信用和使用信用的意识,这为新时期社会信用体系的演进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当前正蓬勃兴起的数据要素市场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则为社会信用体系成为基础设施创造了条件。
成为基础设施,就是说经济社会活动中的每个主体都能凭借自己的信用去或多或少地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进而实现进一步的发展。这其实也是以信用为基础优化资源配置的更高级形态。
在以前信用记录以小规模静态数据为主、信用评价主要使用传统模型的条件下,可能很难对一个主体的信用价值给出精准的、可信的度量结果,能做的只是进行信用分级并根据信用等级或某条静态信用记录对其采取激励性或惩戒性措施。
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推进和区块链、AI大模型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吴晶妹教授很早以前就提出的“信用资本定价”或将真正实现。信用主体的诚信度、合规度、践约度可以精准刻画和预测,信用资本价值能够科学度量。在这个条件下,以信用为基础的资源配置能够实现“给多少”,而不只是“给谁不给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得到更好发挥。
现在很多城市为了吸引人才和科创企业,推出了很多措施,比如提供免费住宿、提供补贴资金等,这些当然很好,但某种程度上是“一锤子”的。在这方面政府或许可以做到更好,比如为企业和人才打造一个能够“实现信用资本价值”的生态,这不仅会更加有助于他们的持续成长和发展,也能为城市创造源源不断的价值。
社会信用体系的变革不仅是思路上的转变、体系上的重构,也涉及到很多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在编制“十五五”信用规划时应有所考虑。比如,重构信用指标和信用档案,建立全新的信用数据治理体系,培育科技型信用服务机构,探索合理的信用资本定价模式,以及更重要的,完善或创新相应的制度及场景。以科技企业培育为例,可探索建立“创新信用账户”,帮助技术创新团队凭信用预支研发资源。
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总书记强调“因地制宜”。在此背景下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同样也需要因地制宜。也就是说,在全国统一大市场框架下,根据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模式、动能等不同,构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信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