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知识
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
诚信,让制度和行为...
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
诚信缺失成为中小企...
从品牌的兴亡看诚信...
对信用一般性意义的...
企业诚信考量社会责...
信用管理
国际信用管理的实践...
企业家如何坚持诚信...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包...
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
信用管理定义、意义...
信用管理与信用服务...
重要文件及党和国家...
典型案例
宝钢不折不扣讲诚信...
碧生源加强企业领导...
诚信打造医药企业旗...
诚信生存之本 创新...
诚信树人品 创新出...
从蒙牛诽谤门看企业...
从三鹿事件看企业诚...
按下信用修复“快捷键” 提振企业发展“精气神”
信用商务网【官方网站】 · http://www.ccbn.org.cn 发布时间:2023/12/21
“真的是太感谢了,两天就帮助我们完成了信用修复,让我们顺利通过投标资格审核,还一举拿下了这个项目。”常州市武进区某公司负责人向走访的工作人员表达着感激之情。
据了解,该企业因为废气污染防治不力受到了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虽然企业按要求积极整改,但是因为没有及时修复信用,等到投标时才发现受到限制。武进区发改局了解这一情况后,联合区生态环境局主动上门服务,指导企业准备材料、提交申请,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企业修复信用、恢复形象,最终顺利中标。
良好的信用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要素。今年以来,常州市发改委在走访调研时发现,全市受到行政处罚的市场主体中,主动申请信用修复的企业数量较少,导致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常州市发改委牵头在全市部署开展企业信用修复“管家”服务专项行动,帮助失信企业在符合条件后及时修复信用、重塑良好形象、提振发展信心,助力企业“轻装前行”。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常州市发改委在摸清失信主体底数、加强分析研判的基础上,针对部分企业反映的不了解信用修复政策、不熟悉修复流程等问题,出台《常州市加强企业信用修复“管家”服务行动实施方案》,从完善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强化信用修复全流程服务、多维度进行信用修复指导、试点信用修复结果的互认机制等六个方面推进企业信用修复工作,引导市场主体主动守信、合法用信、修复失信。今年以来累计为全市2225家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完成信用修复2872条。全市行政处罚失信企业在注册企业总数中的占比从去年的1.07%降至0.78%,保持全省前列水平。
为进一步信用修复提速,常州市发改委和市市场监管局加强协作配合,在全省率先出台“信用中国”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修复协同联动机制,实现一门受理、区域协同、数据共享、结果互认,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只需申请一次,即可完成双平台修复,避免“重复跑腿”“反复提交”,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谢谢你们及时解决我们在信用修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真正做到了让企业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在两个国家级平台同步完成信用修复后,常州某科技公司负责人发出由衷的感叹。今年以来,常州已为757家企业完成信用协同修复。该做法被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发文在全省推广,并入选第五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
在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常州还着力探索包容审慎监管,不轻易开出罚单。为从源头上减少企业失信行为,常州市委依法治市办印发《关于推行涉企行政合规全过程指导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企业合规服务与指导,帮助企业及时规避风险、合法合规经营。为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常州市司法局制定《常州市重点领域涉企常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和免罚清单(2023年版)》,依法依规推行轻罚免罚等包容审慎监管措施。同时,常州还推广信用修复培训小班化模式,为失信企业提供现场指导、审核服务,提升企业信用修复通过率。
今年上半年,常州共举办各类企业合规讲座20余次,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600余场,“点对点”提示法律风险682件;办理涉企不予处罚、轻罚案件1235件,涉及金额5446万元;组织开展小班化培训32场,帮助985家企业完成现场申报。
常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常州将通过持续实施企业信用重塑等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小切口”专项行动,提升及时度、便捷度、宽容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振发展信心,护航实体经济发展壮大。(余伟婷)
据了解,该企业因为废气污染防治不力受到了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虽然企业按要求积极整改,但是因为没有及时修复信用,等到投标时才发现受到限制。武进区发改局了解这一情况后,联合区生态环境局主动上门服务,指导企业准备材料、提交申请,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企业修复信用、恢复形象,最终顺利中标。
良好的信用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要素。今年以来,常州市发改委在走访调研时发现,全市受到行政处罚的市场主体中,主动申请信用修复的企业数量较少,导致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常州市发改委牵头在全市部署开展企业信用修复“管家”服务专项行动,帮助失信企业在符合条件后及时修复信用、重塑良好形象、提振发展信心,助力企业“轻装前行”。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常州市发改委在摸清失信主体底数、加强分析研判的基础上,针对部分企业反映的不了解信用修复政策、不熟悉修复流程等问题,出台《常州市加强企业信用修复“管家”服务行动实施方案》,从完善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强化信用修复全流程服务、多维度进行信用修复指导、试点信用修复结果的互认机制等六个方面推进企业信用修复工作,引导市场主体主动守信、合法用信、修复失信。今年以来累计为全市2225家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完成信用修复2872条。全市行政处罚失信企业在注册企业总数中的占比从去年的1.07%降至0.78%,保持全省前列水平。
为进一步信用修复提速,常州市发改委和市市场监管局加强协作配合,在全省率先出台“信用中国”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修复协同联动机制,实现一门受理、区域协同、数据共享、结果互认,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只需申请一次,即可完成双平台修复,避免“重复跑腿”“反复提交”,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谢谢你们及时解决我们在信用修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真正做到了让企业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在两个国家级平台同步完成信用修复后,常州某科技公司负责人发出由衷的感叹。今年以来,常州已为757家企业完成信用协同修复。该做法被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发文在全省推广,并入选第五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
在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常州还着力探索包容审慎监管,不轻易开出罚单。为从源头上减少企业失信行为,常州市委依法治市办印发《关于推行涉企行政合规全过程指导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企业合规服务与指导,帮助企业及时规避风险、合法合规经营。为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常州市司法局制定《常州市重点领域涉企常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和免罚清单(2023年版)》,依法依规推行轻罚免罚等包容审慎监管措施。同时,常州还推广信用修复培训小班化模式,为失信企业提供现场指导、审核服务,提升企业信用修复通过率。
今年上半年,常州共举办各类企业合规讲座20余次,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600余场,“点对点”提示法律风险682件;办理涉企不予处罚、轻罚案件1235件,涉及金额5446万元;组织开展小班化培训32场,帮助985家企业完成现场申报。
常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常州将通过持续实施企业信用重塑等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小切口”专项行动,提升及时度、便捷度、宽容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振发展信心,护航实体经济发展壮大。(余伟婷)